丈夫離別時,她強忍巨大悲痛,撥通了紅十字會的電話,為丈夫?qū)崿F(xiàn)了最后一個心愿——捐出遺體和眼角膜。當眼庫醫(yī)生告訴她,丈夫那雙清澈的角膜,即將幫到兩位盲癥患者復(fù)明,她笑了,眼中滿是淚花。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。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她說,夫妻間的相守,是理解彼此,即便有天生死分離,也能讓對方的精神繼續(xù)“活著”。吳友玲,58歲,襄陽一位普通退休工人,在深愛的丈夫去世捐出眼角膜后,她也簽署捐獻書,成為一名捐獻志愿者,為盲癥患者預(yù)送出“生命贈禮”。
歷經(jīng)磨難 病痛中的生死相依
八年前,吳友玲從襄陽一家家具廠退休時,丈夫劉恂立患糖尿病已近二十年,的兒子也飽受病痛折磨。一家三口靠著夫妻二人微薄的退休金勉強度日,為了維持丈夫和兒子高昂的治療費用,吳阿姨一直在外打工,生活的壓力和病痛像一座大山壓著這個家庭,然而命運并未給他們喘息的機會,2011年,兒子因肝癌去世,兩年后丈夫被確診為尿毒癥。那幾年的生活,對于當時的吳阿姨而言,簡直“天崩地裂”。為了延續(xù)丈夫生命,她起早貪黑地工作。和丈夫在一起時,她偷偷抹掉眼角的淚花,用開朗的心情鼓勵丈夫積極治療,堅強生活。病痛中生死相依的夫妻倆,有了一個共同的想法:去世后將自己身體有用的器官捐獻給和他們同樣有需要的患者!“這樣既幫助他人延續(xù)了生命,也倡導(dǎo)后事新辦,不和后人爭土地浪費國家資源。”吳阿姨說。
去年11月30日,與病魔苦苦斗爭20多年的丈夫走到生命盡頭。病榻前,吳阿姨握著丈夫的手,送他走完了最后一程。隨后,她聯(lián)系到武漢市紅十字會和武漢愛爾眼庫,遵照丈夫遺愿為他完成捐獻。當眼庫醫(yī)生告訴她,丈夫那雙清澈的角膜,即將幫到兩位盲癥患者復(fù)明,她笑了,眼中滿是淚花。
死生契闊 成為志愿者傳遞愛
長相思兮長相憶,短相思兮無窮極,在丈夫?qū)崿F(xiàn)捐獻心愿后的日子里,吳阿姨也希望能像丈夫一樣,為社會獻出一些“余熱”。她一直關(guān)注著武漢市紅十字會愛爾眼庫的微信平臺,平常與工作人員也互動交流,眼庫有活動她也會積極參加,在此期間,她還熱心地幫助一位鄰居聯(lián)系到紅十字會辦理了遺體捐獻登記手續(xù)。今年春節(jié)前,她曾提出過想辦理遺體捐獻的想法,但辦理登記必須有直系親屬(執(zhí)行人)簽字,因為沒有執(zhí)行人簽字,所以她的表一直沒能提交到紅十字會。2015年6月26日上午,吳阿姨非常開心地將侄子在“執(zhí)行人”欄簽好字后的申請登記表送到了愛爾眼庫,委托眼庫工作者提交給紅十字會。她開心地表示,總算是了卻了一樁心事。臨走前,她說看到這兩天關(guān)于黃陂勇敢的哥朱成家離世捐獻眼角膜的新聞報道非常感動,也為這一家三口的悲慘遭遇感到非常痛心,并拿出100元錢委托眼庫工作人員轉(zhuǎn)交給朱成家的家屬。
作為一位捐獻者的家屬,現(xiàn)在也正式成為了一位捐獻志愿者,吳阿姨和千千萬萬捐獻者一樣,用自己平凡卻偉大的善舉,推動捐獻事業(yè)的進程。這個家庭經(jīng)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,但他們卻始終心懷善念,還想著用自己的余熱幫助他人。如今,吳阿姨早已成為遺體和角膜捐獻志愿者隊伍中最為積極的面孔之一,她時刻向周圍的人宣傳遺體捐獻的意義,并積極參與紅會組織的公益活動和幫助有意向辦理登記的人聯(lián)系紅會。在看到社會上同樣苦難的家庭需要幫助時,她能伸出援手獻出愛心,這正是當今社會迫切需要的正能量!
圖:吳友玲(前排右數(shù)第7位)參加2015年3.26遺體捐獻紀念日活動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