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
彭美君,橫縣一位21歲的花季少女得知自己肝癌晚期后,在或許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里,做出了一個決定:身后捐獻出眼角膜。她的善念,就像她名字那樣美,給患者帶來了希望。
在我們身邊,像彭美君這樣有善念的人不少,他們在生前簽訂遺囑,愿意死后捐獻器官,給患者以希望。他們的生命,也將以另一種方式延續(xù)著。
連日來,本報記者對30名南寧市民做了一個小調(diào)查,結(jié)果有11人愿意身后捐贈器官或組織。
【故事】
愛,讓生命續(xù)延
A:她愿身后捐器官
28歲的鄧小姐是南寧一所高校的老師,去年中秋節(jié),有一位朋友逝世后通過廣西紅十字會捐獻了器官,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善舉,即挽救了患者生命,也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續(xù)。
她為此深受感動,在得知廣西紅十字會可以進行器官捐獻登記后,她填了表,了卻了她的一個心愿。
早在1998年,鄧小姐的表哥患了白血病,需要骨髓移植。在家人配型不成功,等待合適的配型過程中,她的表哥病情惡化,最終去世了……
回想起這個經(jīng)歷,鄧小姐仍流露出無奈和惋惜的表情。也是這件事,鄧小姐的心里就有了一個心愿――捐獻器官。
“我一直在尋找能自愿捐獻器官登記機構(gòu)。”鄧小姐說,捐獻器官即挽救了患者生命,生命還可以在另一個人身上得以延續(xù),十分有意義。
像鄧小姐一樣,自從去年7月份以來,廣西紅十字會已有67位志愿者進行了人體器官捐獻登記。
B:她“活”在兩個人的眼里
她去世后,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,活在另兩個人眼里。
去年12月8日,南寧愛爾眼科醫(yī)院兩臺角膜移植手術(shù)同時展開。接受角膜捐贈的是一位20歲的李姓小伙和一位23歲的葉姓女子。
手術(shù)非常成功,兩位患者視力恢復良好。醫(yī)生說,捐獻角膜的是一位叫瑤瑤的13歲女孩,因右肱骨近端骨肉瘤而離世。在生前最后一段時光,瑤瑤做出了捐獻角膜的決定。如今,她“活”在兩個人的眼里。
“捐獻眼角膜,并不是我們要求的,是女兒自己的決定。”瑤瑤的父親昨日哽咽地告訴記者,既然是女兒的心愿,我們一定為她實現(xiàn)。
【現(xiàn)狀】
廣西已有67人登記捐器官
我國每年約有150萬患者需要器官移植,而每年器官移植手術(shù)只有1萬例左右,大多數(shù)患者依靠藥物和機器維持生命,在與病魔的斗爭和對器官的等待中離開了人世。
“去年7月,廣西正式成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第二批試點省(區(qū))。截止去年12月31日,廣西已有14位志愿者無償捐獻了器官或組織,共捐獻大器官29個(腎臟20個,肝臟9個),角膜14個。”廣西紅十字會救助救護部李紅部長說,全區(qū)共有43名患者接受捐贈,進行了移植手術(shù),重獲生命和健康。目前已有67名自愿者進行了人體器官捐獻登記。
南寧市愛爾眼科醫(yī)院是中國紅十字會指定的角膜捐贈移植手術(shù)定點醫(yī)院。該院市場部主任王軍告訴記者,2011年4月至今,醫(yī)院已進行了13例角膜捐贈移植手術(shù),13人重獲光明。目前醫(yī)院還有近100名患者在排隊等候角膜捐贈。
【做法】
鼓勵身后捐獻器官或組織
李紅部長說,人一旦去世,所有器官再無維持生命的功能,但對于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來說,這是他們延續(xù)生命的希望。
“去年,我們在桂林安排了一次器官或組織捐贈者家屬與受益者見面活動,受益者見到捐贈者家屬是無比感動,熱淚直流。”李紅說,這次活動中,捐贈者的家屬看到親人的生命在別人身長得以延續(xù),感到十分欣慰。
據(jù)介紹,為喚起人們捐獻器官的意識。目前南寧幾家有資質(zhì)進行器官移植的醫(yī)院,都開展了相關宣傳。4月6日,記者在自治區(qū)人民醫(yī)院、瑞康醫(yī)院走訪發(fā)現(xiàn),在醫(yī)院的急救室、重癥病房均有“你的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(xù)”的器官捐贈宣傳海報。醫(yī)院門診大廳、走道還擺放著器官捐獻宣傳冊。
“通過這樣的方式,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器官捐贈的知識及意義。”瑞康醫(yī)院宣傳科工作人員陳曉東說,醫(yī)生在重癥病房看到患者將要離開人世時,也向家屬介紹捐贈器官知識。目前情況下,很少有家屬接受。
【調(diào)查】
30個人有11人愿意捐獻
你愿意捐出自己的器官或組織嗎?記者連日來對30名市民進行了問卷調(diào)查,接受調(diào)查的市民有大學生(10名)、白領(15名)、老師(5名)。
調(diào)查結(jié)果顯示,13人表示“沒有想過身后是否捐器官或組織”,占了調(diào)查中人數(shù)的43.3%;11人表示“愿意身后捐器官或組織”,占了調(diào)查人數(shù)的36.7%;6人表示“身后不愿意捐器官或組織”,占調(diào)查人數(shù)的20%。
愿意身后捐出自己器官或組織的市民均表示,希望身后器官或組織能延續(xù)他人生命,把光明留在人間。
“人死后,捐贈器官或組織可以救助他人,挺有意義的。”廣西民族大學大二學生楊雪菲說。
“希望去世后,自己的身體是完整的。”在調(diào)查中不少人持著這樣的觀點,這是他們不愿意捐獻的原由。
“死后捐器官或組織?我還沒有考慮過。”在南寧民主路附近上班的陳小姐面對記者這樣的詢問,表示沒有想過身后是否捐器官或組織。像持陳小姐的觀點的人也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