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4晚,一位普通的武漢婦女平靜離世。她平凡如滿天繁星中微不足道的一顆。但往往一顆微小的星星,卻能爆發(fā)出無窮的力量,綻放愛的璀璨。當她作別人世時,留下一雙不滅的“心燈”,點亮了兩位盲癥患者的新生。她無力阻擋生命走向盡頭,卻能改變陌生人的命運。她也許曾是我們身邊匆匆而過的平凡百姓,她也是名字永遠篆刻在紀念碑上,偉大的遺體/角膜捐獻者,她叫潘荊順。
居委會大媽要捐遺體,“看得多了,也就理解了”
61歲的潘阿姨是湖北武漢人,先后在武漢市國棉三廠和武漢市寶通寺居委會工作,2011年退休。阿姨家中姊妹四人,曾經(jīng)歷過上山下鄉(xiāng),1978年結婚后育有一子。和大多數(shù)普通工薪家庭一樣,生活簡樸而幸福。提起潘阿姨捐獻遺體的初衷,她的老伴告訴我們,這個可能還是受了他的影響。—— 他本人是2001年在武漢市紅十字會辦理的遺體捐獻登記手續(xù)。“當時兒子還在上初中,她(潘阿姨)也不是很理解和贊成我辦理遺體捐獻,但最終執(zhí)拗不過我的堅持,還是在家屬欄簽上了自己的名字。”老伴說,潘阿姨一方面因為他的影響,平時對遺體/角膜捐獻的新聞事跡多有關注,另一方面,因為在居委會工作,多次親眼目睹單位或轄區(qū)內(nèi)市民的捐獻善舉。“慢慢的,看得多了,她也就理解了。不但理解,還漸漸支持起來,自己也希望成為遺體捐獻者。并配合我給孩子們做思想工作。”
黨員之家相互感染,“我們?nèi)朦h的誓言是什么?”
潘阿姨一家三口都是共產(chǎn)黨員,她本人于1986年入黨,是家中入黨最早的成員。在她的引導下,丈夫和兒子也先后加入了黨組織。潘阿姨思維敏捷,做事有頭腦,有超前的思路和想法。自1996年在居委會工作期間,連續(xù)兩屆被選為主任書記,工作能力及處事方法得到同事們的一致認可。“她這輩子在工作上都是兢兢業(yè)業(yè),認真負責,清清白白的。”老伴告訴我們。
但這個熱心爽朗的阿姨,30余年來深受甲亢、肺結核病的折磨。去年10月份不明原因地咳嗽厲害,開始以為是肺部老毛病犯了,吃了段時間的中藥,一直不見好轉。11月份就醫(yī)被確診為壺腹癌,因病情復雜,已發(fā)生轉移。醫(yī)生告知家屬,已無有效的治療方法,只能采取保守治療維持生命。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,潘阿姨放棄了放化療治療。“她不想讓家人負擔過重,堅決要求出院,并鄭重交代了兩件事。”家人說,一是辦理遺體捐獻,二是跟家人囑咐家庭后事。面對母親的決定,兒子和媳婦起初非常不能理解,并有些心灰意冷。“人還沒走,卻想好了身后事,而且首要大事是辦理捐獻手續(xù),這不是在我們傷口上撒鹽嗎?”兒子說,在很長一段時間內(nèi),他甚至不想面對母親,但母親一直耐心地解釋自己的心愿,“我們都是黨員,我們?nèi)朦h的誓言是什么?如果離開人世后還能幫助別人、幫助醫(yī)療事業(yè),為什么要讓自已有用的東西變成灰燼呢?”
母親把話說得非常直白,正是這種直白,逐漸瓦解了孩子們心中的不解。
即將離世仍補交黨費,“人走了,責任不能忘”
病后,潘阿姨讓老伴一直“封鎖”著她身患絕癥的消息,以至于在她離世后,仍有很多親朋好友和同事不知道這個噩耗。但在她在離別前一個月,她還讓老伴幫她去補交黨費。她說,“人走了,責任不能忘。我活著是黨員,就要盡義務。”她不想讓太多人知道她的病情,她說,“現(xiàn)如今大家都很忙,我不想給別人增添麻煩,只想平靜地離開。”
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,老伴就一直24小時地守候在她身邊。彌留之際,即使意識不清,潘阿姨口中還喃喃念叨著捐獻的事情。看著母親如此堅定的決心,兒子終于含淚在遺體捐獻志愿書的“家屬”一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家人告訴我們,潘阿姨走的時候面容很平靜,沒有一絲痛苦。我想,最終能在家人的理解和幫助下實現(xiàn)了這個美好的心愿,她應該是沒有遺憾了。即使病魔突然來襲,從確診到離世只有短短6個月,但這位平凡的婦女,以一顆強大、平靜的心面對死亡。她沒有恐懼,不曾絕望。她留下了一份珍貴的“生命禮物”饋贈給社會、饋贈給陌生的盲人。她就像宇宙萬千星星中的一顆,或平凡,卻仍有閃耀天幕令人感動的一刻,璀璨奪目!